作者:小编 日期:2025-08-21 06:14:58 点击数:
央广网西安8月18日消息(记者刘昱 实习记者王潇逸)2025年盛夏,52岁的达瓦次仁带着洁白的哈达跨越4000公里来到陕西西安,寻找25年前的救命恩人——陕西援藏医疗队队员王建华。
2001年夏,时任阿里地区措勤县公安局副局长的达瓦次仁在执行任务途中突发身体不适,被送至阿里地区人民医院时已经休克,被确诊为溃疡性大出血。
“紧急复苏之后,我感觉到意识模糊,全身都支撑不住,当时就觉得我肯定要死了。” 达瓦次仁回忆说,当时他处于严重失血状态,那时候医院的治疗技术受限,无法进行手术治疗,而距离最近的、有能力救治的医院在1200公里之外。
事发突然,情况紧急。在患者家属一筹莫展时, 达瓦次仁的亲戚找到当时在阿里地区人民医院支援的陕西医生王建华。那时,年仅30岁的王建华刚到医院工作三年,是一名住院医师。作为陕西援藏医疗队员,他刚抵达阿里仅3个月。
“我那时没有独立做过手术,况且是需要手缝的手术。患者的情况太危急了,在没有其他更好的解决方案下,就算压力再大,我也必须得上,因为我是一名医生。”面对患者家属的恳求,王建华决定尽全力一试,他立马给自己的老师打电话求助,并结合前期在医院手术室的学习经验和扎实的医学知识,快速准备手术。
当时在高原上开展一场大手术谈何容易,但这场救治凝聚起一股强大力量:医院没有血库,50余名志愿者连夜赶往医院输血;手术室供电不足,随即启动柴油发电机发电;没有手术无影灯,便用普通灯泡组装;手术缝合没有自动吻合器,王建华为达瓦次仁手动缝合伤口……
伴随着柴油发动机的轰鸣声,王建华历经8小时,完成200多针的手工缝合,顺利为达瓦次仁完成了胃大部切除手术。这一手术也成为当时阿里地区最大的一次手术。
25年里,达瓦次仁对王建华的恩情从未忘记,几经辗转终于联系到王建华。2025年6月,陕西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王建华办公室的门被轻轻叩响,在两人激动紧握的双手中,这段时隔25年的医患情再次续写。
与这份跨越4000公里的奔赴一起续写的,还有陕西省人民医院和西藏阿里地区人民医院40余年不间断的情谊。
王建华带着达瓦次仁来到陕西省人民医院远程会诊中心,屏幕上正实时传输着阿里地区人民医院的手术画面——这正是陕西省人民医院在2021年建起的5G远程医疗系统。通过这条“空中生命线”,王建华已经在此会诊过很多例疑难病例。
“如今这套系统已开展疑难病例会诊超过百次,不仅挽救了不少生命垂危的患者,更为阿里地区培养了不少医疗人才。”王建华感慨道,“我们为当地培养了第一个全麻麻醉师,曾经培养过的学生已经是阿里地区人民医院的副院长了,没有血站、设备不足、能力不足、管理不规范的局面都在援建过程中改写了。”
陕西省人民医院自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对阿里地区进行对口支援,再到2015年响应国家“组团式”援藏战略,累计选派十批精英团队赴阿里,采用“以院包科”模式深耕护理、神外、药学等学科,填补多项技术空白;更以“输血+造血”双轨并进,为阿里培养多名学科带头人,同时建立了藏陕远程医疗平台、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及西藏干部职工就医绿色通道。
这条洁白的哈达,穿越四千公里山河与二十五载光阴,是患者对医疗援藏者的感念和赞许,也是藏汉人民手足Kaiyun官网中国情深、命运与共的温暖见证。在新的征程上,这份温暖继续以最动人的笔触,续写着陕西医疗援藏事业的蓬勃新篇。
2025年盛夏,52岁的达瓦次仁从带着洁白的哈达跨越4000公里来到陕西西安,寻找25年前的救命恩人——陕西援藏医疗队队员王建华。
2025-03-19
2025-03-18
2025-01-04
2025-03-17
移动商城
抖音店铺二维码
快手店铺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