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编 日期:2025-08-13 20:57:10 点击数:
作为危害人类健康的最主要的慢性疾病之一,高血压能造成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损害,被称为“无声杀手”。数据显示,我国18岁以上居民中有超过1/4的成年人存在高血压病,但控制率仅为16.9%。
据了解,近半数高血压患者不知道自己患病,高血压知晓率偏低,血压监测成为不少人的痛点。问题出在哪呢?高血压患者如何管理好自身的健康状况?
今年“全国高血压日”的主题是“血压要知晓,降压要达标”。高血压患者及时“知晓”自身血压状况,是控制高血压的重要保障。
有专家发出呼吁,“目前最主要任务是让公众知道自己的血压,知道有无高血压。”健康中国行动也提出,到2022年和2030年,30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知晓率分别不低于55%和65%;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不低于60%和70%;并使高血压治疗率、控制率持续提高。
目前,动态血压监测是全球公认的诊断高血压的黄金标准。动态血压监测虽然准确性好、数据较为全面,但是价格较贵、夜间干扰、医院预约等问题,也制约了这项技术的普及。
传统的血压测量方式也各存利弊,导致不少人的隐匿性高血压和持续性高血压病情被低估。那么,有没有足不出户、随时随地、轻松无感的血压监测方式呢?
日前,在华为冬季旗舰新品发布会上,发布了华为WATCH D腕部心电血压记录仪,可以进行单次精准血压测量和连续无感的血压趋势监测,让随时随地的血压测量成为可能。
据介绍,华为还依据《2018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国高血压健康管理规范(2019)》打造数字化、智能化血压健康管理方案,结合华为手表的血压测量功能与华为运动健康App个性化血压管理服务,实现血压健康管理。
据悉,华为从2016年起持续深耕智能穿戴产品的健康功能研究,陆续实现了动态心率监测、睡眠质量监测、跑姿监测、血氧监测、心电采集、体温监测等。
此次新推出的血压测量算法则是华为在健康研究领域的又一突破。华为WATCH D 腕部心电血压记录仪集成高精度压力传感器、压力反馈式控制电路及低流阻气路,实现误差在±3 mmHg 以内的压力测量系统,内置高分子抗拉材质表带,人因工程弧形气囊,搭配蝴蝶扣,加压过程更稳定,提升血压测量准确性。
在华为 WATCH D腕部心电血压记录仪的研发背后,有一支强大的算法研究团队。血液动力学知识、心血管生理模型研究、AI机器学习、大数据等多领域博士的算法研究团队,将生物医学背景和工程化能力结合,助力将复杂深奥的医学知识转换为大众可感知到的便捷健康功能。
可穿戴设备的技术演进,提供了与健康监测相关的各种可能性。伴随着当代年轻人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样化,智能手表的使用场景也进一步延伸——从心电解读到睡眠呼吸暂停风险筛查,从全天连续血氧监测到守护心脏健康,包括压力缓解服务、生物反馈游戏、舒眠减压等。
高端智能手表是“超强硬件+价值服务+三方生态”Kaiyun官方网站的综合竞争,华为可穿戴设备正获得市场的积极反馈。
IDC2021年第三季度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显示,华为在腕上穿戴设备细分领域,2021年Q3的出货量与苹果并列全球第一。华为正不断拓宽华为穿戴运动健康功能的“边界”,让用户在拓展生命的广度的同时,也能持续拉长生命的深度。(金言)
广东珠海以南海域,一座银灰色的三角形装置随波起伏。这里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台兆瓦级漂浮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南鲲号”,日均发电量可达1万千瓦时,能满足约1500户家庭一天的用电需求。
研究发现,在1950年至2020年间,极端高温的加剧导致热带地区陆栖鸟类的丰度下降了25%至38%。研究人员以地球生命力数据库中的全球陆栖鸟类种群数据作为研究起点,未包括水鸟和海鸟。
中性原子体系因优异的扩展性、高保真度量子门、高并行性和任意的连接性,成为极具潜力的量子计算和量子模拟平台。审稿人高度评价这项研究工作,认为这一工作是原子相关量子物理领域在计算效率和实验可行性方面的一次重大飞跃。
“植物如何整合复杂环境信号是深入理解植物生存智慧的关键,也是创制兼具养分高效利用与逆境抗性的未来作物新品种的理论基础。储成才团队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未来会有更多基于植物“生存智慧”的作物新品种出现,让农业更高效、更环保。
8月12日是世界大象日。记者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亚洲象研究中心了解到,从最新一线监测数据看,我国野生亚洲象象群交流频繁、种群结构稳定、生育率稳步提升、
团队需要从头开始,设计一款“更适合日本”的机器人:体形小巧,穿行灵活,语音系统换成日语,屏幕上的动画表情还能变换。擎朗智能目前在日本已经设立200多个技术支持点,确保常规故障能在2小时内响应,24小时内修复。
夏季天气炎热,很多人喜欢去游泳馆游泳。“游泳可以提高心肺耐力和身体柔韧性,改善体脂率,因此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潘力军说,游泳如果不注意卫生,可能感染红眼病、中耳炎和胃肠道疾病,建议做好如下防护措施:游泳前,注意自身的健康状况。
近日,随着最后一笔数据在青藏高原上录入系统,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完成自然资源确权登记。2019年,《关于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与《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相继出台,“依法确权”成为基石。
一般认为,宇宙中的每个星系中心都有一个超大质量黑洞,而更大的星系则拥有更大的黑洞,即超巨型黑洞。Collett表示,恒星运动学被视为黑洞质量测量的“金标准”,引力透镜效应则可以帮助团队“探测到更遥远的宇宙”。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杨维慎、彭媛团队开发了一种便捷的触发式界面反应策略,实现了二维金属-有机框架膜(MOF膜)的快速制备及高效气体分离。该研究为面向应用的MOF纳米片和超薄二维MOF膜的定制化制备提供了新思路,可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高性能分离需求。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科研人员最近在引力波天文学领域取得了突破性发现:双黑洞并合事件可能发生在第三个致密天体的“眼皮子底下”。
日前从安徽省林业局获悉,安徽扬子鳄野外种群数量创历史新高。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20日,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扬子鳄产卵超3800枚,扬子鳄野外种群数量超1920条。
近年来,我们团队聚焦海洋多场环境耦合机制、多体结构相互作用、多尺度耦合效应等难题,开展深度产学研用合作,研发多款海工装备。
在医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实现蛋白质定向进化,使其具有新功能或改进功能至关重要。为此,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的科学家开发了一个可以加速蛋白质进化的合成生物学平台T7-ORACLE。
近日,科学信息分析公司爱思唯尔与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发布《传承与创新:解码中医药科学发展轨迹》报告。
实验室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摇篮,但里边有不少危险而又昂贵的设备,可能对科研工作者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如何织密安全防护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可闭环生物回收的纤维素基介电薄膜,能够提高电子器件的循环利用率,从而减少电子废弃物。
日前,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团队与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团队合作,在可见光集成光学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成功研制出一套新型可见光矢量光谱分析仪。
中国林科院林业所林木细胞遗传研究组近日提出了研究裸子植物生长停滞可塑性的独特模型。这一成果填补了人们对裸子植物发育可塑性认识的空白。
8月6日,揽月月面着陆器着陆起飞综合验证试验在位于河北省怀来县的地外天体着陆试验场圆满完成,此次试验是我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器地外天体着陆起飞试验。
2025-02-05
2025-03-06
2025-02-25
2025-03-21
移动商城
抖音店铺二维码
快手店铺二维码